在党的104周年的庆祝日——7月1日,黄河迎宾馆内举行了电影故事片《人民永和》的剧本研讨会。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E策略平台,吸引了近十位来自影视创作、学术研究以及文艺评论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。会议的目的是对剧本创作进行深入探讨E策略平台,厘清创作思路E策略平台,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,为影片的艺术与社会价值提供方向。
《人民永和》这部影片的灵感来源于郑永和同志退休后,带领群众修建北干渠、解决山区供水难题的真实事迹。这位老共产党员以“生命不息、奋斗不止”的信念,向观众展示了河南人民如何在逆境中顽强拼搏、改写命运的宏伟史诗。郑永和同志曾任辉县县委书记、新乡地委书记、水利部副部长及省委副书记,他的事迹在河南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堪称璀璨明珠。在辉县任职期间,他以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豪情,领导群众开山修路、治理水土,最终将一个“七山一水二分田”的贫瘠地区变成了“太行明珠”。退休后的他并未选择安享晚年,而是扎根偏远山区,组建“老干部服务队”,历经18年的努力,完成了北干渠等多项民生工程,体现了他作为共产党员“没有退休制”的坚定信念。
展开剩余45%出品人兼导演田冠军在会议上表示,《人民永和》的创作承载着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。在如今信息爆炸、各种思潮碰撞交织的时代,每一个人都渴望有郑永和这样精神楷模的引领。拍摄这部影片的最终目的,是希望将郑永和的精神从历史带入现实,并引导其走向未来。
研讨会上,与会嘉宾对剧本内容和电影框架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提出了针对郑永和事迹的发掘、电影拍摄及宣传的建议。他们普遍认为,该片的拍摄时机恰到好处。作为展示基层干部奋斗精神的作品,《人民永和》通过“劈山引水”“病榻决策”“五千斤大米桥通车”等感人故事,重现了一个真实且令人敬仰的共产党员形象,让观众在感动中体会到信仰的力量,从而汲取前行的动力。同时,与会者还建议在剧本修改过程中,应注重艺术表现,深入挖掘主要人物的戏剧冲突与人性光辉,并在刻画真实历史人物时,坚持“大事不虚,小事不拘”的原则,以展现基层干部的情感深度,进一步丰盈人物形象。
田冠军补充说:“接下来E策略平台,我们将深入辉县进行采风,继续打磨剧本,确保《人民永和》项目的质量,使这一题材熠熠生辉,让太行精神永远闪耀。”(通讯员:杜军郑红旗)
发布于:福建省加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